“恭喜恭喜中國年,五穀豐登笑開顏……”昨日,伴隨著喜慶歡樂的音樂聲,順義區張鎮聶莊村迎來了第三屆村民新春聯歡會,這屆“村晚”跟往年一樣,全由聶莊村及鄰近的幾個鄉村的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演出吸引了周邊數百村民。(2月1日《新京報》)
  近年來,農民自辦春晚,在全國大地上可謂是遍地開花,深得老百姓們喜歡。北京順義張鎮聶莊村的這場“村晚”,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與正規春晚相比,雖然沒有明星大腕,也沒有現場直播,但卻實實在在給一方百姓帶去了歡樂。農民春晚正以其參與群體的廣泛性、節目內容的獨創性以及扎根基層的草根屬性,逐漸成為一道獨特的農村社會文化現象。從這一層面講,農民自辦春晚是一個值得欣喜的進步。
  農民春晚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農村群眾對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也說明農民春晚作為平臺正積極地構建著當代農民的精神家園。不可否認,農民春晚在豐富當地農村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時,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它已經成為凝聚村民感情、促進農村文明、推動和諧文化建設的載體。它已超越晚會本身單純的娛樂功能,通過鄰裡鄉親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村民的歸屬感、道德感和認同感等情感得到鞏固和交融,這也讓村民間的關係更加美好和諧。
  農民自辦春晚,何其難也?缺資金、缺技術、找演員、做宣傳等等,這些困難都得一個個被剋服。就拿北京順義張鎮聶莊村的“村晚”來說,3年花費20萬元,平均下來辦一場得花六七萬,這對個人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筆者擔心的是,僅憑他一己之力,這樣的春晚能走得長遠嗎?那麼,作為地方政府,能不能給予那些辦春晚的熱心人一些幫助呢?比方說,可以為他們的春晚提供一下場地支持,或者投入一些扶持資金,抑或是請來專業人士為他們指導培訓。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春晚更好地服務於農村文化建設。
  文/王學明  (原標題:農民自辦春晚是一種進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tefwpyzsmg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